找准病因,规范用药,才能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

2023-03-23 21:14:15 来源:腾讯新闻


【资料图】

消化道溃疡,是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受到消化道溃疡折磨。消化道溃疡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而且,药物因素与溃疡的发生及进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找准病因,规范用药,才能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从而防止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消化道溃疡,英文病名是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是消化道黏膜发生的炎症反应和坏死性病变,病变可以穿越黏膜下层,直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消化道溃疡的发生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及胃。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所谓溃疡,就是开放性的疮口,这种发生在消化道内部的黏膜病变,部分可以自行痊愈,但是,多数未经彻底治疗的溃疡,容易反复发作。

疼痛,是消化道溃疡的最常见症状,但是,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有着不同的症状特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年龄,通常在30岁左右,疼痛发生在进食后几小时,或者午夜至凌晨,腹痛更为严重,进食后,疼痛得到缓解。胃溃疡,主要发生在40岁至50岁的男性中,腹痛通常发生在进食后的30至60分钟,持续1到2小时。除了疼痛以外,消化道溃疡患者,还会出现消化不良、饱腹感、腹胀、恶心、对特定食物不耐受、头晕、体重减轻、便血、呕吐、呕血。

科学界对于消化道溃疡的病因认识,经历了3次重大变化。第1阶段的认识,始自1910年,当时认为,溃疡是胃酸过多所致,抑酸治疗是重点。第2阶段的认识,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感染被确认为导致黏膜损伤的关键因素,因此,治疗重点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第3阶段的认识,发生在最近十几年内,核心的认识是,恢复黏膜的正常组织学结构和功能,才能使溃疡痊愈。因为,研究发现,仅仅根治幽门螺杆菌,1年后的溃疡复发率约为27%。

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于消化道溃疡的主流观点是,十二指肠与胃黏膜的损伤因素与黏膜自身的防御及修复因素之间的平衡破坏,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因此,找准病因,规范用药,才能促进消化道溃疡的愈合。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首先需要记住这样几个诊断的要点。第1,确诊消化道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是胃镜,次优选择是X线钡餐检查。有条件者,可以选择胶囊胃镜检查。第2,经治不愈的消化道疾病,需要与克罗恩病鉴别,应该做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第3,幽门螺杆菌检查,首选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查时,可以选择尿素呼气试验。第4,最近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可能影响幽门螺杆菌检查的结果,需要停用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复查。

规范治疗,直接关系着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服用药物,应该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因,由医生指导用药,不宜擅自跟随他人的经验选用药物。同时,应该检查药物清单,避免服用可能加重溃疡的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

消化道溃疡患者,还需要注意1个用药细节,关注精神及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比如,酌情应用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胃肠功能下降者,比如,食欲不振、嗳气、饱胀、便秘者,可以选择具有精神提振作用,又能增强胃肠功能的药物。如果胃肠功能亢进,反酸、烧灼、腹鸣、腹泻,就需要服用一些对大脑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物。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