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阅历丰富是老人的专长,建议老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写点回忆录。
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加大,老人问题正在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两千多年前西汉礼学家戴圣在他所编的《礼记·礼运》篇中,在批评“独亲其亲,独子其子”的同时,又提出“老有所终”,应当讲,在老人远没有今天高寿的年代,古人已经够重视老人的问题了。近年中国提出“四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进一步体现了对老人的多方面的尊重和关心。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人站得更高,又加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经过知识互补、思维共振,形成了完整的“六老思想”,让老人开心,令众人钦佩。
笔者没有本事再加一条什么,只想把“老有所为”的“为”字具体化,建议在“为”中应包括一个“写”字,那就是“老有所‘写’”。
不是吗?老人有一条年轻人在年轻时比不上的专长,那就是阅历丰富。不要小看这个阅历,个人的阅历能从一个侧面印证、折射出历史,甚至可能纠正历史教科书中的个别差错。不错!青年人可以从书本上学到历史。但是别忘了那是书本知识,是理性的东西,而老人所写的是亲见、亲闻、亲历。写得好,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我们不是提倡讲故事吗?故事,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
因此,建议老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写点回忆录。我认识在济南战役和江阴渡江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王征明。他就是多部电影中的“王科长”原型。他在90岁前写了大量惊心动魄的受读者欢喜的回忆录。90多岁以后,握不动笔了,他又讲了不少口述史。他不讲,谁能说出动员守卫济南的国民党军长吴化文起义的细节;他不讲,谁能知道首先占领并登上南京总统府的解放军战士半年前还是国民党军长吴化文手下的士兵。看了他的回忆录让人懂得人是可以变的。有水平的人其本事就在于能够化敌为友,化敌为我,从而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好的回忆录是思政课的辅助材料。
写吧!诸位长者。(邓伟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