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月29日,记者从“奋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6.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获优秀等级、位次提升至全国第8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2.8%,已连续三年超九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改造,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推广应用,降低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作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和环评审批把关等措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短板较多,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必须强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对此,我省将大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深化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开展VOCS污染问题排查整治、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和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到2027年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
此外,我省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健全江淮运河水质保障机制,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推动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到2024年底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27年力争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左右;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2025年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所谓的‘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介绍说,“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尽可能最小,二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更加充分,三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更为安全。
目前,我省合肥、马鞍山、铜陵3市已跻身“十四五”时期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行列。在推动3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的同时,我省将梯次推动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今年推动阜阳、滁州、芜湖、宣城、池州、安庆6个城市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推动蚌埠、淮南、淮北、黄山、宿州、六安、亳州7个城市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2025年实现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记者 史睿雯 许梦宇 实习生 魏金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