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林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教学主任,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执教国际、国家、市区级研究课30余节,曾担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炬手,获北京市首届“京教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数学组冠军、丰台区丰泽计划“青年英才”称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实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
在冯林眼中,她所执教的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又锐意革新的学校。在原校长刘显洋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在 2012年踏上了“变教为学”的教改之路。冯林也是一位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的老师,参加首届“京教杯”比赛时,她设置了大量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在这种“以学为主”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讲解者和示范者转变为导学者、诊学者、助学者,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充分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最终,她获得了北京市首届“京教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数学组冠军。而后,她的教育之路也是“繁花似锦”,这离不开名家前辈的传帮带,更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潜心治学与悉心育人。
从一张“报纸”
到一种文化
谈到从教以来最难忘的事,冯林总能想起与第一届学生制作每月一期的《书香报》的点滴往事。那时,她一入职就成为了班主任,看到一年级学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特点:爱玩、兴趣广泛、学习方式多元,但是同伴交往的能力欠缺。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让班级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带着这样的思考,冯林根 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先后组建了手语、健美操、太极、数学、书法等一系列班级小团队,构建起了“心怀感恩、浸润书香”的班级文化。在众多小团 队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之时,冯林又 带领学生组建了《书香报》团队。报 纸设置了“书法天地”“好书推荐”“我们的故事”“家长的心声”“冯老师信箱”等栏目,搭建起了班级小团队之间相通、融合、学习的平台。
但在当时,为《书香报》选一个负责任的主编,着实让冯林费了一番脑筋。特别是“好书推荐”栏目有一定的难度,这个主编一定要爱看书且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而邢家朋同学正好符合这个条件,他酷爱写作,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自己的诗集,但是,却不喜欢主动与同学交往。他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吗?正在冯林担忧之际,学校开展了一项“宝贝研究行动”,即为一个孩子设计专属活动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冯林随即大胆决定任用邢家朋为主编,希望能通过“以文会友”的方式促进他的同伴交往。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妈妈的帮助下,邢家朋学会了接收同学们的电子稿件,并和同学进行沟通与讨论。不仅如此,在学校,同学们也开始在课间围着他就投稿的事情问个不停。慢慢地,他也主动与同学交流,言谈中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自信。
在后来的观察中,冯林还发现,很多同学一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任务就焦急地哭。为了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冯林在《书香报》开辟专栏——“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包括“我的目标”“我的计划”“我的成长故事”三个系列。这时的《书香报》真正成为了传播学生心声的重要载体,让他们把改变落实到行动中,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带着研究的眼光看问题,冯林也在这样的经历中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从“科研种子”
到“科研之花”
读研究生时,冯林十分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不停地阅读。她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听课、上课,夜晚分析、研究,次日早晨再进行写作。就是这样超乎常人的毅力,让他在工作中自觉地将教书育人与教育研究有机结合,研究成果也就水到渠成了。佩服之余,也让冯林陷入了沉思。这时导师郜舒竹教授的一句话至今都让她记忆犹新:“只要你留心观察、坚持写,你也能做到!”这是鼓舞也是勉励,更是对她今后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而冯林也真的这么做了。一踏入工作岗位,她就有意识地每天写教育随笔,从学生故事到家校沟通,再到教学反思,冯林牢牢抓住工作中教科研的每一次机会。入职的第三年,她就被评为区里的“科研种子”,这也让她尝到了这份坚持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继续走教科研的信心和决心。
冯林善于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化”。在带班中遇到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时,针对特殊个案,用了两年的时间开展了区级课题“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同伴交往策略研究”;在教学中面对学生害怕犯错误的烦恼时,她申请了区级课题研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带领学校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起关注学生错误的价值,由此, 产生了一篇学术论文《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概念误解”》,发表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
除了自己开展研究,冯林还将自己所学分享给更多的老师们。她把在博士期间学到的前沿学术运用在学校的数学课堂上,给学校老师们讲解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她还及时地把在市、区里学到的有关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动态分享给老师,融入到学校“变教为学”的课堂改革中,和老师们一起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不仅如此,冯林还把北小花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自己的博士研究生所学分享到了国际上。她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举办的“2019 数学及其艺术科学的联系(MACAS)国际研讨会”上做了《鸡免同笼问题中的辨证思维》报告,获得国际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自2019年始,作为“东亚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年会”的与会学者, 她多次作报告发言, 并举办《隐喻视角下“认识钟表”的课堂改进》等专题学术讲座。
从学科教学
到学科育人
2021 年,冯林入选丰台区首批“丰泽计划”支持人才名单,这也着实让过丰台教育圈“震”了一下。这份名单云集了丰台区几位大校的名校长,以及区内知名企业的领导,作为“85后”的冯林在里面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而在她看来,荣誉带来的不只是鼓励,还有鞭策。
七年来,冯林主持了2项区级课题,担任了4 项市级课题的核心成员,发表了3篇核心期刊论文,还编译出版4本国外教育书籍,参与了北 京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在冯林入选青年人才名单时,刘显洋校长曾对她说:“一定要在丰台发挥引领作用,不能局限于本校!”
冯林一直努力地朝这个目标前行。如今,在王强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冯林以 “丰泽计划”青年项目为平台,聚集区 、校有志青年,以课题为引领,实现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一起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贡献。
今年 2 月,丰台区选派了18名基层年轻干部到教育强区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冯林就是其中之一。借着丰台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强基工程”的东风,她来到了北京小学挂职锻炼。冯林在师父李铜主任的带领下,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每天,她都忙碌地穿梭在‘北 小 ’校园中,听课、参会、学习。在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的“坚守教育本真,五养理论育人“,课堂上展现出的“实与活”的教学理念,学校中备受学生欢迎的“四季课程”,都让冯林大为震撼。一个很小的课堂细节,都可以被老师转换成对一个孩子的正向激励,对一个班级学生友善的激发。
“老师们真正跳出了学科,实现了育人。”冯林被感动着,也被“点燃”了。在她的眼中,北小的每一位教师都实实在在地践行着李明新校长倡导的“做温暖学生记忆的教师”的理念。不到两个月的挂职锻炼里,冯林“取真经、用真情、干真事”,真正理解了‘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的深刻内涵。
文字:张秋颖
编辑:姜思瑶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标签: